轮播图下方背景
科普讲坛
  • 健康热线:
  • 028-84962222
科普讲坛

第十七节 躯体形式障碍健康宣教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1-22

一、概念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尽管各种医学检查都是正常的结果,或者医生反复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躯体形式障碍包括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和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二、病因

本组障碍的确切病因尚不明。

1.人格基础孤僻、内向,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身体变动十分关注等。具有自恋倾向的人格特征,可成为疑病症发病的人格基础。具有敏感多疑、易受暗示、性格内向的人,在患躯体疾病时易出现短暂性疑病症。

2.社会心理因素错误的传统观念,如对手淫危害的夸张或不良的医源性影响都可促成

疑病观念。疑病症起源于直觉和认知异常。

3.躯体因素对生理现象过分敏感、关注,甚至曲解,可以促成疑病观念。

三、临床表现

1.躯体化障碍主要表现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或器官,最重要的特点是应激引起的不快心情,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适(如疼痛,打嗝,反酸,呕吐、恶心等)、异常的皮肤感觉(如瘙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皮肤斑点、性及月经方面的主诉也很常见,常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

2.疑病症是指患者以担心或相信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疑病观念)。患者因此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3.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该紊乱主要表现为受自主神经支配的器官系统(如心血管、胃肠道、呼吸系统)发生躯体障碍所致的神经症样综合征。

4.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主要表现是一种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予以合理解释的持续、严重的疼痛。情绪冲突或心理社会问题直接导致了疼痛的发生,经过检查未发现相应主诉的躯体病变。病程迁延,常持续6个月以上,并使社会功能受损

四、护理措施

(一)生理方面

(1)安全护理: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加强安全护理,避免环境中的危险品及其他不安全因素。

(2)生活护理:①帮助患者改善自我照顾能力,同时予以安慰和表扬鼓励,逐步建立患者的信心。②及时督促患者完成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给予服药指导。

(二)心理方面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倾听患者的诉说。当患者主诉躯体不适时应理解其所主诉是真实存在的,并选择适当时机,结合检查的正常结果,使患者相信其障碍并非器质性病变所致。

(2)鼓励患者表达自己对疾病的内心感受,及时鼓励、深入、引导、探讨,帮助患者探究并领悟症状背后的内在心理冲突,对于症状的彻底缓解有效。

(3)帮助患者学会放松。如慢跑、静坐、太极拳及利用生物反馈仪训练肌肉放松。

(三)社会方面

(1)协助患者获得社会支持:家庭是患者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得到家庭给与的支持;还可鼓励患者发展新的社会支持系统,以增加情绪上的支持。

(2)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特点,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并根据患者的知识领域逐渐给予更多的信息,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可能的预后,指导家属配合治疗护理,做好患者的家庭治疗护理,防止复发。